耶稣说「如果二个人在这一间屋子里彼此和好,他们就可以对着山说『走开!』而山就会移走。」(托马斯48)
耶稣说「当你们使二合为一,就会成为人子,当你们说『山,移走!』它就会移走。」(托马斯106)
穆罕默德传奇
有一天,穆罕默德命令公众在指定日期聚集在这里,因为他会把那座山叫到他脚下。在那一天,当大批人聚集在他周围时,穆罕默德按照诺言,向那座山大声命令「来到这里。」但是,那座山保持着静止不动。于是穆罕默德再次大喊「过来。」但是那座山仍然没有动。穆罕默德终于被迫下了3次命令,但那座山一动也不动。但是,穆罕默德一点也不羞愧地说,如果山不要来我,我必需去山。然后他大步飞快地向其山走去。
穆罕默德似乎通过景教和东方基督教教会知道了《托马斯福音》48节和106节以及《马太福音》17章20节(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采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他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中的耶稣的说教。那座山不会动是不言而喻的,穆罕默德在公众面前证明『如果山不来到他,他就必需去那座山』是耶稣教导的精髓。
根据东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杉田英明教授,这个故事是在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的《散文或评论公民与道德(第三版第12章『大胆』)》中介绍,日本作者夏目漱石(1867-1916)也在他的著作《行人》中提到的。贝鲁特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英语系主任拜伦·波特·史密斯(Byron Porter Smith 1889-1955)教授在他的著作《英语文学中的伊斯兰(Islam in English Literature)》中说「培根参照的来源不详。」
悟后见证
与集中描绘家庭纠葛,即主角二郎和他哥一郎的妻子之间微妙关系,以及对妻子贞操怀疑而痛苦的一郎,很像私小说(描述作家私人生活的日本小说的形式)般发展的前半部分不同,《行人》后半部分重点放在一郎和他的朋友H之间的宗教问答。显然被反映了漱石本身的参禅中的葛藤。
在禅宗(日本临济派),老师给通过例如
『父母未生以前自己本来的面目』或
『赵州无字』等一个公案的学僧,再给应用课题,如命令「用灯芯绑住富士山带来」。这就是所谓的『悟後の調べ(悟后见证)』。意思是,如果你达到了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肇法师的偈)』的绝对境地,基于临济义玄(?-867)提倡的
『四料简(主体和客体游离的四个过程)』的理论,携带富士山在你的手掌上没什么困难。漱石也可能在円覚寺参禅时被施给这应用课题所以想到上述穆罕默德的故事。
顺便说,在德川幕府制定的『寺院诸法度』下,临济宗的一位僧需要在几十年里通过数十个公案,才能成为合格的老师。每次他通过一个公案时,都会施加这种悟后见证。
在另一本小说《抗夫》中,漱石通过被一个矿业招聘代理名叫长藏带到煤矿的该小说主角年轻人的嘴巴,回忆起大概他(漱石)本身在参禅时的内心葛藤如下。
不久,这条路将逐渐上坡了。河流将更远。喘不过气来。凹凸变得越来越险峻。耳朵在尖叫。如果这不是出奔,而是郊游,我已早就设法抱怨了,但是由于这是在自杀失败后的自我毁灭的第一站。 因此,即使痛苦,我也无法向任何人抱怨了。说到对方是谁,只有我一个人。即使有人,我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此外,他是如此平静,以至于我不在乎。他走稳,甚至不说话。没有空间和他说话。我别无选择,只能带着尖叫的耳朵默默神妙地跟随他。我从小就记得『神妙』这个词,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神妙』的含义。有趣的是,这是开悟的开始,但是一旦开悟,开悟持续了那么久,最终在矿山达到了高潮。当到达了神妙的极点时,应该流出的眼泪也不流出来。据说眼泪在溢出,但是当眼泪溢出时仍然是安全的。如果你有眼泪流出来,那么,当然,你可以也笑的。
放下着
一郎的妻子直无法与致力于学习的丈夫融洽相处,但她可以与他的弟弟二郎融洽交谈。一郎担心「我结婚了一个没有精神或灵魂的女人」,并逐渐对妻子的贞操有所怀疑。由于这个原因,二郎不得不离开父母的家,租房间住。应二郎的请求,H建议一郎说「如果你不喜欢妻子的疏远态度,那为什么不像穆罕默德那样去接妻子呢?不要只专心学习。放下着一切,那会更容易吧。」但是一郎回答说「那么,我将什么作为生活的核心呢?」
毋庸置疑,如果两个人很难在同一个房子里彼此维持和平,那么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或世界上维持和平将极其困难。就像一郎(他倾诉「我想要的是女人的精神而不是肉」并烦恼为了融洽于妻子是否应该抛弃他生活核心的学习生涯)那样,面对必需实现和平的一个巨大敌人的穆罕默德肯定向公众表达了他决心重返到在亚当和夏娃分离之前,也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诞生之前的
原来的整合(propator=本来的自己),即使需要放弃回教徒身份。
『三一妙身』的精髓
根据日文版《托马斯福音》的作者荒井献先生,《托马斯福音》48节上半部分的条件句子一边,使我们想起了《马太福音》18章19节『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 另一边,其归结句子使我们想起《马太福音》第17章20节的后半部分『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
在《托马斯福音》第106节中的『山,移走!』也与《马太福音》第17章第20节中的内容相似。不过『当你们使二合为一』这句话使它比第48节加强了『格诺西斯化』。因为这是跟在《托马斯福音》第22节中的『使男与女成为同一个人』一样,被视为『进入王国』的条件。『就会成为人子』意味着成为雌雄同体的亚当的后裔,也就是说,在与夏娃分离之前的亚当,正如托马斯福音第46和85节所解释的那样。
但是,即使通过『使二合为一』或『使男与女成为同一个人』来实现『原来的整合』是『进入王国』的条件,第48节也暗示在这个世界,也就是夏娃与亚当分离后的相对世界里,维持和平是极为困难。
即使在古老的犹太社会中,夫妇吵架似乎频繁发生。当一些法利赛人问「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 耶稣回答说「你们没有念过圣经吗?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马太19:3-6)。」但耶稣也说过「我是为世界带来纷争,火焰,刀剑与战争(托马斯16, 马太10:34-36, 路加12:51-53)。」显然,被在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提起的
『三一妙身』教义似乎由托马斯在耶稣死后到印度和中国讲道过程中把这个二律背反扬弃(Aufheben)的。<待续>
【参照】
《托马斯福音》第22节
耶稣看见了一些小孩在吃奶,他就告诉门徒「这些吃奶的小孩,就像是那些进天国的人。」他们对他说「如果我们变成像小孩一样,就会进天国吗?」耶稣对他们说「当你们使二成为一,以及当你们使内如外,使外如内,使上如下,以及当你们使男与女成为同一个人,因此男性不再是男性,女性不再是女性,当你们以一些眼睛取代一眼,一手取代一手,一脚取代一脚,一个形象取代一个形象,你们就会进天国。」
《托马斯福音》第46节
耶稣说「从亚当到施洗者约翰,凡是由女人所生的人当中,没有人比施洗者约翰更高,因此他的眼睛不会低垂。但我曾经说过,在你们当中能变成小孩的人,就能知道天国,而且比约翰更高。」
《托马斯福音》第85节
耶稣说「亚当出自于一个伟大的权势与一个伟大的财富,但是他还配不上你们。如果他配得上你们,他就不会尝到死亡的滋味。」
“圣灵的施洗”是什么概念?
根据约翰福音的辩证法,
【正题】“一个人可以通过接受人子的见证而被施洗以圣灵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约翰5:24)
【反题】不过,“地上的人,不会接受从天上来的人的见证。”(约翰 3:32)
那么,一个人怎么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呢?
【合题】“如果你要接受以圣灵受洗,就回到太初与神同在的话语中(约翰1:1),从而见证神是真实的(约翰3:33),那就够了。”
法眼禅师通过回答,“你就是慧超”而把在慧超里面活生生的面目摆在他的眼前。
在这里购买
○一个世界:
您的意见 / 退订
SEAnews Messenger
SEAnewsFacebook
SEAnews eBookstore
SEAnews world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