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ews Issue:monthly
tel:65-87221054
NNNNNNNNNNNNNNN
回光返照 SEA Research, BLK 758 Yishun Street 72 #09-444 Singapore 760758
Let's turn the light inwards, illuminate the Self.
About Us Your Comment
Back Page ►

书评:圣灵的施洗(枯木龙吟)

保罗尽管被圣灵禁止进入亚细亚行省,却硬干在该地传教,似乎不仅自由人会堂的成员而且耶路撒冷教会的主流派甚至作为两者后盾的哈南(Hanan)家(大祭司该亚法和他的岳父安纳斯的家属)在内的祭司阶级的逆鳞被触,因为他们都认为,保罗的这种行为是违反第一届使徒会议的协议。
完成在亚细亚行省传教的所期目标后,保罗打算再访在第二次传教时经过的马其顿和希腊地区的城市,然后从亚该亚州哥林多由海路回到耶路撒冷。但是由于听闻犹太人设计了一个针对他的阴谋,就决定再回到马其顿去。在那里与路加(使徒行传的作者)探讨对策。结果,保罗决定组织包含各地信徒代表的一大啦啦队并率领他们到耶路撒冷去。保罗从米利都派人到亚细亚行省首府以弗所请教会的长老前来与他相会。他们集合时,保罗告诉他们关于他的像赴死般的悲壮决心。所以众人都哭了起来,抱着保罗与他亲吻,最后,众人送他上了船。
亚迦布预言保罗的命运以劝不要去耶路撒冷
保罗和他的同行,从米利都乘船经过哥士和达罗底前往帕大喇,在帕大喇改坐一艘开往腓尼基的船,再经过塞浦路斯,达到叙利亚的泰尔,上了岸,在那里住了七天。虽然泰尔从耶路撒冷直线距离大约160公里却在耶路撒冷的险恶的空气似乎已经传到泰尔,当地的信徒都拼命地劝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使徒21:4)
从泰尔再乘船经过托勒密抵达凯撒利亚,住在传道人腓利的家几天。腓利是当初被选出并替代十二使徒掌管耶路撒冷教会的日常业务的殉教者司提凡为首的七位执事之一。

在那时候,一个名叫亚迦布的先知从犹太下来。他拿保罗的腰带绑住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也要这样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给外族人。’”听到这话,同行者和当地的信徒都苦劝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使徒21:10-12)
由于预言在克劳狄执政期间发生的饥荒(使徒11;28)而著名的亚迦布似乎被耶路撒冷教会派到以告诉保罗,违反不仅第一届使徒会议的协议并且圣灵的禁止,在亚细亚行省传教的他的行为已经激怒了自由人会堂的成员,事到如今耶路撒冷教会和哈南家都不能保护保罗,从而使保罗放弃访问耶路撒冷。
在那个时侯,耶路撒冷宗教界的舆论似乎被自由人会堂的成员支配。虽然自由人会堂和耶路撒冷教会都受到哈南家的庇护,不过当时的大祭司不是属于哈南家,是被哈尔基斯国王希律(在位41-48)任命的内德拜司的儿子亚拿尼亚(在位46-52)。他由于把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纠纷处理得不好而被控,并被送往罗马受审,但被皇帝克劳狄斯宣告无罪。不过,他在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开始时被群众所杀。无论如何,如果保罗率领地中海沿岸各地希腊习俗人信徒的代表团进入耶路撒冷而复燃希腊习俗人和希伯来习俗人的冲突,那么,大祭司就不得不向保罗适用对司提凡采取的一样措施。那么耶路撒冷教会也在司提凡殉教时一样旁观保罗的殉教。换句话说,这不是自由人会堂成员的阴谋,而是包括耶路撒冷教会在内的耶路撒冷宗教界共同的立场。亚迦布通过在保罗一行的面前演示保罗殉教的彩排而明确地传达这一点。
但保罗说,“我为主耶稣的名甘愿受捆绑,甚至死在耶路撒冷。”所以人们知到再劝也无济于事,只好对他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使徒21:13-14)
在那时侯,保罗也有延迟访问耶路撒冷,并暂回到安提俄克教会的选项。但是不仅耶路撒冷教会,安提俄克教会的巴拿巴和马可也表现好像赞同自由人会堂成员主张的姿态。所以很明显地,随着时间的经过保罗越来越孤立无援。保罗也明确地知道他率领地中海沿岸各地信徒的代表团进入耶路撒冷的机会,从此后不会再来。因此,他决定根据原来的计划去耶路撒冷。
值得注目的是《使徒行传》在这里提到腓利也有都能说预言的四个未出嫁的女儿(使徒21:9)。看来,原始教会好像除了负责圣经的解释和日常规范的教师(teacher)以外也有说预言以传达神的启示的先知(prophet)。使徒则兼任这两个职务。耶稣也有时被称教师,也被叫先知。
耶稣的预言
耶稣不是在三十四年生涯的最后只一次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的三十四年的生涯就是十字架。对他来说,在生涯中的一切事都是预先被制定神话的实现。对他预先被制定的神话通过在他生涯中他所做的事被见证时,人类获得了千古不磨的经典。

耶稣在最后晚餐和其后直到他被捕前告诉他的门徒的话就是他一生传道的总结,同时,也预言或指示在他受难后其门徒应该走的路。
当耶稣说,“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时,托马斯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耶稣就回答说,“我就是道,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但是菲利普对他说,“主啊,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耶稣对他说,“菲利普,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 人看见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 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而且要做更大的事,因为我要回到父那里。”(约翰14:4-12)
耶稣和他门徒之间的这些对话是名符其实的华严哲学就是大乘佛教的精华,也仿佛禅门师弟之间的室内商量,并相通洞山了价(807-869)提倡的“五位偏正(特殊和普遍之间的五个阶段)”或临济义玄(?-867)鼓吹的“四料简(主体和客体游离的四个过程)”的理论。
大乘佛教的西迁

当希腊文化和格诺西斯主义遍布世界、自称“被解放奴隶”的商人到极西边境的不列颠诸岛,并在伦敦发展金融街的时侯,在印度北部出现并兴隆大乘佛教运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直到公元前232 年,孔雀王朝几乎控制了所有印度领土。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曾派出佛教传教士到塞琉古王朝波斯,托勒密王朝埃及甚至希腊超过256 次。根据埃尔默R.格鲁曼与霍尔格•克斯顿共著《本来的耶稣:基督教之佛教源头》,亚历山德里亚犹太社区领袖的犹太历史学家斐洛记述,亚历山德里亚以南地区的马雷奥蒂斯湖湖畔,曾存在一个素食主义者的宗教定居社区,称为“特拉普提(Therapeutae 即‘愈疗者’)”。这些修行者倡导清贫,贞节,孝顺,善行,慈悲和冥想,并放下世俗所有物,包括他们的亲属。他们被认为可能在托勒密二世时代被阿育王派往亚历山德里亚的传教士的后裔。
教会运动的渊源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方远征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在那个时侯,在巴勒斯坦地区除了神话时代,第一次建立犹太统一国家的哈希曼朝不仅强迫国内非犹太人改信犹太教,并使犹太教蔓延到周边国家,如叙利亚,小亚细亚乃至北非。自由人会堂的成员则似乎当做使异邦犹太教徒爆炸性急增的尖兵。在地中海沿岸各地发生后终于到达犹太教总部所在地耶路撒冷的教会运动的潮流也元来是从他们的活动枝生出来的。事实上,犹太信徒的大社区似乎在北非的古利奈和亚历山德里亚更早前已经形成。在亚历山德里亚,在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下,不仅将旧约圣经翻译成希腊语,住在亚历山德里亚的学者们还试图融合犹太教和希腊哲学,结果格诺西斯主义的大潮发生。
华严哲学和禅

另一方面,在中国于公元420年,公元699年和公元798年,汉译大乘佛教经的第一版全60卷(晋经),第二版全80卷(唐经)和第三版全40卷叫做《入法界品》各别完成,从而全套大乘佛教经的汉语版本终于出现了。正如将旧约圣经翻译成希腊文成为格诺西斯主义和基督教诞生的重要因素,全套大乘佛教经的汉语版本的完成,成为佛教渗透东方世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根据曾担任过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哲学教授的张锤元先生(1907-1988),尤其是关于互相依存的“理(普遍性)”和“事(特殊性)”并关于它们之间的完全没有受到时空限制的相互畅通解决方案的“华严哲学”对禅宗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华严哲学家们认为“理(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完全被解放的普遍性或实在即真理)”常住在“事(在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下的特殊性或外观)”里面。中国华严僧澄观(760-820)把“理”和“事”的关系比喻为“水”和“波”的关系而说,“没有非水的波,也没有非波的水。”另一位华严僧法藏(643-720)说,“如果没有事就没有理。如何纯粹不会避免两者的混合。因为绝对真理常住在事里面。事的完整性是被内在的理确保,因为混合是常住在纯粹里面。虽然如此,理和事会各别独立地存在,什么是纯粹和什么是混合之间也没有矛盾。”

华严哲学的这种理论很相似于格诺西斯主义的主张。不过易经的系辞也解释说,“通变之谓事。”现代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1861-1947)也说过,“一粒分子是在历史上发生并变化事件的一个经过点。”所以张教授说,“中国的古代人和现代哲学家都同意‘事’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的运动。他们在这一点有共识,就是,‘事’是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事例或经过点。”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虽然,法藏在他的著作《华严义海百门》里说,“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就会马上开悟”,不过,实际上,通过这种极为形而上学性思考,就是禅家所说的“百尺竿”而开悟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禅宗的热心学僧宁愿专注于心灵的唤醒,而不是追求理智的深渊。但是,像洞山了价和临济义玄那样的指导性禅僧却充分地了解华严哲学的形而上学性构造之后,前者分析特殊和普遍之间的五个阶段而构筑“五位偏正”的理论,后者则解释主体和客体游离的四个过程而鼓吹“四料简”的理论从而帮助学僧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开悟。
枯木里龙吟

在中国唐代末期有一位学僧向香严智闲禅师(?~898)问,“如何是道?”香厳说,“枯木里龙吟。”学僧说,“我不懂(不会)。”香厳说,“髑髅里眼睛。”学僧似乎还不懂,后来向石霜庆诸禅师(807-888)问,“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说,“还有喜(犹带喜在)。”学僧再问,“那么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石霜说,“还有识(犹带识在)。”
曹山本寂禅师(804-901),他是洞山了价禅师的弟子,也就是曹洞宗的始祖,对上述一系列的商量做以下一首偈颂;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根据张教授,禅的真髓是不仅“静”而且在“动”里辨别“静”。换句话说,“静”和“动”互相混合,互相认同。所以,枯木里龙吟,髑髅里有眼光。像“理”被认“事”里面一样。因此曹山说,“纯”通过“浊”才出现。换句话说,“龙吟”是“枯木”的显现。没有“龙吟”的时侯,“枯木”也不会被认。“龙吟”和“枯木”相互认同。“龙吟”就是“枯木”,“枯木”就是“龙吟”。用华严哲学的术语来说,理是事,事是理。
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对向他问“将父显给我们看”的菲利普回答说,“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约翰14:8-10)。”虽然在这个世界出现的耶稣是被时空限制的“事”,不过,“理”在不断运动的“事”里才认识到。换句话说,我们通过耶稣所做的事才认识到“神”。但是“事”不仅是耶稣一个人。森罗万象都有“理”在里面。连从枯木里,有耳可听龙吟,就是神的迹像。耶稣说过,“劈一块木材,我就在那里。举一块石头,你会在那里找到我。”(托马斯77) 他也说,“人出身在这个世界是为了在他身上彰显神的作为。所以他在白天必须做差他来者的工作,生来失明的人也不例外。”(约翰9:3-4)
像耶稣为了在他身上彰显神的作为而决心被钉在十字架上,保罗也似乎认为,为了在他身上彰显神的迹象,他必须去耶路撒冷而被捕。<待续>

“圣灵的施洗”是什么概念?
根据约翰福音的辩证法,
【正题】“一个人可以通过接受人子的见证而被施洗以圣灵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约翰5:24)
【反题】不过,“地上的人,不会接受从天上来的人的见证。”(约翰 3:32)
那么,一个人怎么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呢?
【合题】“如果你要接受以圣灵受洗,就回到太初与神同在的话语中(约翰1:1),从而见证神是真实的(约翰3:33),那就够了。”
法眼禅师通过回答,“你就是慧超”而把在慧超里面活生生的面目摆在他的眼前。
在这里购买



【参照】

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弗利尔美术馆藏。在唐代中期(大约公元766-826年左右)制造。在后面的龙池和凤沼的周围各有四条和三条花体挥毫。在龙池上面用草体写“枯木龙吟”的四个字。在龙池和凤沼中间的四角围栏里有“清和”两个用篆书写的字。
另有一个被名为“枯木龙吟”的唐琴曾由著名琴家汪孟舒珍藏,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300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

您的意见 / 退订


SEAnewsFacebook


SEAnewsGoogle


SEAnews eBookstore


SEAnews eBookstore(GoogleJ)


[Your Comments / Unsubscribe]/[您的意见/退订]/[ご意見/配信停止]
Please do not directly reply to the e-mail address which is used for delivering the newsletter.
请别用递送新闻的邮件地址而直接回信。
メールをお届けした送信専用アドレスには返信しないで下さい。
SEAnews 掲載記事の無断転載を禁じます。すべての内容は日本の著作権法並びに国際条約により保護されています。
Copyright 2003 SEA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production or republication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