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传教旅途中,完成在亚细亚行省传教而达到所期目标的保罗打算再访在第二次传教时经过的马其顿和希腊地区的城市,然后从亚该亚州哥林多由海路回到耶路撒冷。但是由于听闻犹太人设计了一个针对他的阴谋,就再回到马其顿去。在那里与路加(使徒行传的作者)探讨对策。结果,保罗决定组织包含各地信徒代表的一大啦啦队并率领他们到耶路撒冷去。
在米利都告诉亚细亚行省教会的长老们关于他的像赴死般的悲壮决心的保罗和他的随行团抵达凯撒利亚时,一个名叫亚迦布的先知从犹太下来,告诉他说,如果在耶路撒冷复燃希腊习俗人和希伯来习俗人的冲突,那么,大祭司和耶路撒冷教会在司提凡殉教时一样不得不旁观保罗的殉教,并劝告别到耶路撒冷去。
所以,同行者和当地的信徒都苦劝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但是,保罗说,“我为主耶稣的名甘愿死在耶路撒冷。”所以人们只好对他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使徒21:10-14)
○想要谋杀保罗的是教会内的希伯来习俗人
保罗抵达耶路撒冷后的第二天,跟同行一起去见小雅各,众长老都在那里。他们对保罗说:“弟兄,你知道数以千计的犹太人信了主,他们都严守律法。他们听见有人说你教导住在外族人中的犹太人背弃摩西的律法,不替孩子行割礼,也不遵守犹太人的规矩。他们一定会听到你来这里的消息,这该怎么办?”(使徒21:20-22)
耶路撒冷教会,它是在耶稣被处死的一个半月后在大祭司该亚法官邸隔邻成立的,到那时候已经收容几千名犹太信徒。这些犹太信徒似乎都敬慕小雅各而参加教会,因为小雅各严格和正确地履行所有的犹太教生活规则,从而在耶路撒冷的宗教社群里享有“公义者”的荣誉,并且被公认大卫王室后裔,又是亚伦祭司家族后裔的身份出入圣殿中只有大祭司进入的神殿区域,为了其追随者行使“大祭司职权”。然而,他们听到保罗向在海外居住的犹太人告诉不替孩子行割礼而愤怒。这几千个教会内的犹太信徒现在都会危害保罗。所以,长老们问保罗该怎么办。
从这里,可以知道不但自由人会堂的成员,耶路撒冷教会内的希伯来习俗人也试图危害保罗。两者之间似乎有密接的关系,并且要杀害保罗的大多数是大概在教会内。
○要求保罗做“拿细耳人誓言”的见证人
长老们提起一项解决方案说,“我们这里有四个人,都有愿在身。你把他们带去,和他们一同行洁净礼,并且替他们付费,让他们剃去头发,这样大家就知道以前所听见关于你的事,都不是真实的,也知道你是遵守律法循规蹈矩而行的人。”
总之,他们要求保罗做“拿细耳人誓言”的见证人并代替发誓人付仪式费用。根据在旧约民数记在第6章1-21节上被制定的规则,发誓人在期满时,必须到会幕(耶路撒冷神殿)的门口,在祭司的主持下,奉献一只一岁的公羊,一只一岁的母羊,一只长大的公绵羊,一篮无酵调油的细面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以及同献素祭和奠祭,然后剃头并把头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因此,可以知道,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们与神殿祭司阶级预先会议而讨论让保罗担任“拿细耳人誓言”见证人的一事,并已获得大祭司的许可。
长老们补充说,“至于那些外族信徒,我们已经写信吩咐他们,不可吃祭过偶像的食物,不可吃血和勒死的牲畜,不可淫乱。”(使徒21:25)
意思就是,他们不问保罗在亚细亚行省或其它地方向异邦人传教。不过不允许向在海外居住的犹太人教不替孩子行割礼。这简直向他们呼吁放弃犹太人的身份。那么他们的信仰也已跟犹太教无关。
○诀别
于是已经明显,耶路撒冷教会和保罗各走的路背反,两者不能一起走。虽然保罗接受他们的提议而担任“拿细耳人誓言”的见证人,不过,保罗自此后还是无论向异邦人或犹太人继续传教因信为义,不靠摩西律法的耶稣的道(罗马3:28)。保罗在《加拉太書》里警告说,“听着!我保罗郑重地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接受割礼,基督对你们就毫无益处。我再次警告所有接受割礼的人,他们必须遵守全部的律法。你们若想靠遵行律法而被称为义人,就与基督隔绝了,并且离开了上帝的恩典(加拉5:2-4)。”他也在《腓立比书》里说,“你们要提防那些犬类,那些作恶的人,那些鼓吹必须受割礼才能得救的人。因为真正受割礼的人是我们这些靠着上帝的灵敬拜、以基督耶稣为荣、不倚靠自身条件的人(腓立比3:2-3)。”
其结果,保罗将被捕,最终在罗马被处死。耶路撒冷教会则在犹太战争后逐渐被遗忘,最后熄灭。大多数参加耶路撒冷教会的希伯来习俗人在犹太战争开始时,被罗马军队包围之前从耶路撒冷逃脱,然后似乎回归到元来他们所属的会堂(synagogue)。出身在加利利的信徒,如约翰和安提俄克教会的领导人,如巴拿巴和马可似乎逐渐汇合路加为首的希腊习俗信徒社群。
○动与静
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告诉他的门徒说,“我要从父那里为你们差保惠师,就是从父那里出来的真理之灵,他来到的时候,要为我作见证。你们也要为我作见证,因为你们从开始(太初)就与我在一起的(约翰15:26-27)。”耶稣也说,“如果他们对你们说:『你们从哪里来?』就这样对他们说:『我们从光来,来自于光自行发生、站立,并显现形象的地方。如果他们对你们说:『你们是什么?』就说:『我们是光明之子,我们是永生之父挑选的人。』如果他们问你:『你父亲在你里面的证据呢?』对他们说:『它就是动与静。』(托马斯50)”
○一摄一切
根据曾担任过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哲学教授的张锤元先生(1907-1988),在这个时侯,在印度北部出现并兴隆的大乘佛教运动的使徒们,即华严哲学家们认为“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互相依存和调和的关系形成闪耀的宇宙,并把这个完全没有受到时空限制的辉耀世界命名为法界。
从此几百年之后,中国华严僧法藏(643-720)用10个镜子互相反照的譬喻来解释“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完全没有受到限制并互相依存的概念。他把10个镜子都面对面放在上下和四方。然后把照亮的佛像放在它们的中间。所以佛像不但被投影在每一个镜子里,而且每一个镜子都反映了所有其他每一个镜子的佛像,从而无休止地彼此反射下去。一个镜子被收容到九个其他镜子,同时,所有其他九个镜子被投影到一个镜子里。换句话说,‘一’内在‘多’里面,‘多’被收容‘一’里面。
后来,圭峰宗密(780-841)注释《华严法界观门》时,把这个道理定型化如下;
1.一摄一切,一入一切 ;‘一’被‘一切’收容时,‘一’渗入到‘一切’。
2.一切摄一,一切入一 ;‘一切’被‘一’收容时,‘一切’渗入到‘一’。
3.一摄一,一入一 ;‘一’被‘一’收容时,‘一’渗透到‘一’。
4.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 ;‘一切’被‘一切’收容时,‘一切’渗透到‘一切’。
○五位偏正
我们基于上述公式可以了解,这个世界是通过所有生气和因子的无限相互作用而生成,消灭和发展的。法藏说,“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就会马上开悟”,耶稣也说过,“你们若持守我的道,你们必认识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到自由。”(约翰8:31-32)不过,通过这种形而上学性思考,尽管会爬上百尺竿头,但是从那里更进一步而得到心里充满耶稣喜乐(约翰17:13)的究极拯救或到达见证“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草木国土悉皆成佛”的佛陀境地,还是不容易。
所以洞山了价(807-869)禅师进一步工夫把宗密用四个句子来表现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互相融合”的概念总括到“正中偏”和“偏中正“的两个句子。然后再加三个句子来解释从“形而上学性思考”进入“灵性觉悟”的三种路。从而构成“五位偏正”的理论,如下。
1.正中偏:在普遍性里面的特殊性。
2.偏中正:在特殊性里面的普遍性。
3.正中来:从普遍性进入的觉悟。
4.偏中至:从特殊性来到的觉悟。
5.兼中到: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中间到达的觉悟。
○五位功勋
从此我们大体上能够知道从所谓的华严哲学的“形而上学性思考”就是“理(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完全被解放的普遍性或实在即真理)”常住在“事(在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下的特殊性或外观)”里面的理论,怎么样跃进跟佛陀或耶稣一样的“灵性觉悟”的途径。不过,这还是在智慧上的理解,每个基督徒或佛教徒不一定得到“灵性觉醒”或受到“圣灵的施洗”以达至在心里充满耶稣喜乐(约翰17:13)的究极拯救或到达见证“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草木国土悉皆成佛”的佛陀境地。所以洞山了价禅师为了补充“五位偏正”而构筑所谓“五位功勋”的方案,也就是华严哲学四法界概念的另一个应用理论。
1.《向》或主观。
2.《奉》或客观。
3.《功》或“静”(行动起点)
4.《共功》或“动”和“静”的融合。
5.《功功》或从“动”和“静”双方的解放。
根据张锤元教授,第一位和第二位是可以分类到“在特殊性里面的普遍性”和“在普遍性里面的特殊性”并都属于“事”的华严世界。
关于第三位,洞山禅师解释说,“一个农夫把他的锄放下旁边,在白云下休息。”所以似乎表现“静”的状态。
关于第四位,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说明,“静是通过动才被认识,动是通过静才被认识。”所以它表现出一个理和事互相融合的世界。
关于第五位,夹山善会禅师(805-881)说过,“我里面没有夹山(主观),在我面前没有僧(客观)。”意思就是完全超越主客的区别。大慧宗杲和其它禅僧也解释说,这是“事”和“事”之间的完全没有受到限制并互相依存的世界。
○被人吃掉的狮子有福了,被狮子吃掉的人有祸了
法藏在朝廷讲华严经时,指设在殿内的金狮为喻,深入浅出解释“理”和“事”之间或“实体”和“外观”之间的完全没有受到限制并互相依存的概念。狮子是“事”或“外观”的比喻,金是“理”或“实体”的象征。不具备金的狮子是没有实体,不过如果金没有具备狮子的外观,不会存在的。两者互相依存。在这个互相依存的方案下,金就是狮子,狮子就是金。实体和外观的区别已经消失了。
耶稣也说过,“被人吃掉的狮子有福了,而狮子变成了人。被狮子吃掉的人有祸了,而人将要变成狮子。”(托马斯7)
在格诺西斯的含义下,狮子是造物神(世界的王)的比喻,人是可以达到至高(aeon)或不灭自己的灵性人的比喻,吃掉就是克服的意思。所以,如果人支配造物神的话,造物神也可以到达至高,但是如果造物神支配人的话,人不会到达至高。总而言之,人应该支配神,而不是其相反。如果说保罗克服摩西律法的话,耶稣似乎试图克服旧约的造物神而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宗教。耶稣还说过,“现在是这世界受审判的时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了。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必吸引一切人归向我(约翰12:31-32)。我把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你们在世上会有苦难,但你们要放心,我已经胜过这个世界(约翰16:33)。”<待续>
○“圣灵的施洗”是什么概念?
根据约翰福音的辩证法,
【正题】“一个人可以通过接受人子的见证而被施洗以圣灵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约翰5:24)
【反题】不过,“地上的人,不会接受从天上来的人的见证。”(约翰 3:32)
那么,一个人怎么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呢?
【合题】“如果你要接受以圣灵受洗,就回到太初与神同在的话语中(约翰1:1),从而见证神是真实的(约翰3:33),那就够了。”
法眼禅师通过回答,“你就是慧超”而把在慧超里面活生生的面目摆在他的眼前。
在这里购买
您的意见 / 退订
SEAnewsFacebook
SEAnewsGoogle
SEAnews eBookstore
SEAnews eBookstore(GoogleJ)